【组成】人参去芦 白术 茯苓去皮(各9g) 甘草炙(6g)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15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解】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本方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附方】
1.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人参切,去顶 茯苓去皮 白术 陈皮锉 甘草各等分(各6g)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加生姜五片,大枣二个,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量多少与之。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等。
2.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一钱(3g) 半夏一钱五分(4.59) 上为细末,作一服,加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等。
3.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人参一钱(3g) 茯苓二钱(6g) 白术二钱(6g) 茯苓二钱(6g) 甘草七分(2g) 陈皮八分(2.5g) 半夏一钱(3g) 砂仁八分(2.5g) 木香一分(2g) 上加生姜二钱(6g),水煎服。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4.保元汤(《博爱心鉴》) 黄芪三钱(9g) 人参一钱(3g) 炙甘草一钱(3g) 肉桂五分(1.5g)(原书无用量,今据《景岳全书》补)上加生姜一片,水煎,不拘时服。功用:益气温阳。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
以上前三方均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皆有益气健脾之功。异功散中加陈皮,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六君子汤配半夏、陈皮,功兼和胃燥湿,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香砂六君子汤伍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功在益气和胃,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保元汤以补气药为主,配伍少量肉桂以助阳,功能益气温阳,适用于小儿元气不足之证。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日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日君子也。”
【临床报道】
胡氏等为观察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将65例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用加味四君子汤,对照组用吗丁啉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64.1%,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显效率38 .5﹪,总有效率73.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胃排空均有显著改善。说明加味四君子汤治疗消化不良具有较理想而可靠的疗效。[胡建芳,等.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9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 (11):3]
【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胃排空作用的影响,并从胃及十二指肠肌电及脑一肠肽浓度方面探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利血平制作实验性脾虚大鼠模型14天后,大鼠随机分为A组(四君子汤治疗)、B组(六味地黄汤治疗)、C组(自然恢复)和D组(脾虚模型),持续14天,并与E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用同位素检测其胃液体排空功能,用双极银丝电极观察胃窦、十二指肠电活动,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下丘脑和血浆中胃动素( MOT)、胆囊收缩素(CCK)及生长抑素(SS)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大鼠胃排空率下降;MOT和SS在下丘脑及血浆中的水平下降、CCK水平升高;胃电慢波节律、振幅及运动指数均下降(P<0.01,P<0.05)。经四君子汤治疗后上述各值均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经六味地黄汤治疗及自然恢复的大鼠,仅胃及十二指肠电慢波活动有一定改善,但与四君子汤治疗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