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的形态结构
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上面称舌面,下面称舌底。舌面上人字界沟之前的部分又叫舌体,是望舌的主要部分。
舌体,按部位分舌尖、舌中、舌根、舌边。
上面—舌背(面)舌根(人字界沟之后)
舌体 舌尖(舌体的前端)
舌中 (舌体的中部)
舌根(舌体的后部、人字形界沟之前)
舌边(舌两边)
下面—舌底 舌系带
金津、玉液
舌苔: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脱落细胞、食物残渣、细菌、黏液等填充丝状乳头间隙形成。
舌质:是指舌的肌肉组织,为脏腑气血之所荣。诊察脏腑的病变。
二、舌诊原理
(一)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心开窍于舌,可反映心脏和心神的情况。
脾——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脾开窍于口。
肝——藏血,主津,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二)脏腑的病变反应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三、舌诊方法和注意事项
1.患者取正坐姿势,要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
2.舌尖 —舌中—边—根。先看舌质,再看舌苔。舌质看舌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舌苔主要看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
3.注意事项
光线影响:应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
染苔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如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
四、正常舌象
舌象:指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形象。
正常舌象特点: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即舌体柔软灵活,色淡红而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舌象的生理变异:
1.年龄性别因素:老年人舌偏暗,儿童偏淡嫩。
2.体质禀赋因素:结合其他病理的特征,如无其它异常,则为先天所致。
3.气候环境因素:季节与时间:如夏季暑湿盛时,舌苔多厚,或有淡黄色;秋季燥气当令时,苔多薄而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再如晨起舌苔多厚,白天进食后则舌苔变薄;刚刚起床,舌色可见暗滞,活动之后,往往变得红活。